安博电竞无人配送车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快递、外卖、零售、工业物流等。其中,快递场景投用最多。利用无人车进行投递,能降低一定的投资和运营成本,并作为运力补充提高投递效率。
目前,除了阿里、京东设立了专门的自动驾驶部门研发无人车产品,众多快递公司也通过和自动驾驶企业合作,推出无人配送服务。以下盘点了国内6大快递物流服务商在物流配送领域的最新布局和应用情况。
近日,顺丰速运在深圳南山区CBD写字楼正式启用了4台全新的智能楼宇配送机器人。据悉,这也是顺丰速运在国内首次引入此类机器人进行办公楼配送服务的尝试。
新一代智能楼宇配送机器人的外形尺寸为长0.49米、宽0.42米、高0.98米,配备了70升的宽敞货舱,移动速度最高可达1.5米/秒,并具备良好的爬坡和避障能力。每台机器人每天能够快速配送70单快递包裹,为办公楼的快递投递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而在今年2月,顺丰也在无锡某商场投用了智能配送机器人“方糖”,具备“自动化派送、云呼通知、取件码快速取件”等服务特点。快递员只需要在系统内设置派送任务,系统便会自动呼叫“方糖”派件,“方糖”一次性可以无障碍完成 2-4 个包裹派送任务。
除了配送机器人,顺丰速运的无人配送车也有落地应用。据了解,顺丰无人车已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广州理工学院、海口经济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为广大师生提供取件便利安博电竞。也曾在疫情期间进驻社区,为居民、医护人员提供物资转运服务。
另外,顺丰速运作为国内最大的快递公司之一,除地面无人车、配送机器人的应用外,在无人机应用方面也已取得一定成果,推出了同城无人机急送服务,多元配送方式满足人们更多配送需求。
2022年6月,江苏盐城中通网点引入的无人车投入试运营。2022年12月,试运营成功后,无人车在该网点大量投入使用。在得到当地政府、交警等部门许可后,盐城中通还制定了无人车配送安全管理制度,为无人车购置全险,配备安全员,运行状态可实时远程监控,如发现遇到障碍等,会立即由人工远程驾驶来接管,确保无人车上路运行安全。
据了解,盐城中通目前投入运营无人车16辆,主要用于网点到驿站的运输,每辆无人车每次派件约150单,每辆车每天平均派件500单,能够帮助网点处理十分之一的业务量,提升网点派送效率。盐城中通计划到今年年末增车至100台安博电竞,进一步释放快递小哥劳动力,方便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今年3月,中通山西阳泉网点也试点使用了无人车补充运力,共投放了3辆无人车,负责3个兔喜生活+门店的快件运输工作,最远单程5.5公里,每天往返4趟,转运快件5000多件,保证快递能第一时间运送到末端门店。
除了用于末端配送“最后一公里”的无人车,中通还推出了可用于开放道路的无人驾驶快递物流车。2021年12月,该款快递无人车在中通快递总部启动应用场景内测安博电竞。据称,这是中国首款车规级无人驾驶快递物流车,在机动车道行驶,设计时速超过70公里,车辆续航里程达240公里。
今年4月,阳泉邮政在城区区域投入运行10辆无人物流配送车,主要承担短驳中转工作,用于部站与快递自提点之间快递邮件的运输。车辆配送服务范围已覆盖城区、矿区、高新区的30余个邮政快递自提点。
此次投入运营的10辆无人物流配送车为厢式车身,最大载货量达600公斤,每车每天可配送600至800件邮件。据了解,中国邮政最早在2019年9月开始无人投递车的研发测试安博电竞,首辆智能无人投递车在湖北省仙桃市投用,车长约2米、宽约0.8米、高约1.5米,最高时速15公里,有30个包裹格口,一次最多可装载200公斤邮件。
在六安市,中国邮政也投用了无人车,在抗疫期间布局苏埠镇、城南镇两条自动驾驶路线,为社区提供抗疫物资配送。在此之前,中国邮政六安分公司已经在皖西学院、裕安区政府以及苏埠到韩摆渡的路线都运行过无人车。
今年年初,苏州相城中通、申通分公司启用了数台无人城配车进行货物配送。每天完成货物分拣后,车辆会根据实际配送需求驶向目的地,既满足了快递的时效性要求,也节省了收、发两端的人力和运力成本。
据了解,申通还自2021年8月开通了多条快递网络干线自动驾驶试运营线路,采用自动驾驶后,可以有效减少人力、提高运输效率。
在杭州2022年亚运会期间,圆通快递作为官方物流服务商安博电竞,投用了2款无人配送车在赛事前后为亚运村提供优质的物流保障服务。其中一款车身不到2米长,个头还没普通人高,但它一次能拉800斤货物,能装下24件不同尺寸快递。另一款容积可达2400升,一次能拉超过200个包裹。
据悉,圆通速递已经在国内多地进行试点,开展智能快递管理服务。在安徽南陵,无人车行驶在县城的开放道路上,从县城分拨中心前往6公里外的驿站;在上海徐泾,无人车一次能携带超过200份餐食,为疫情区域提供无人物流服务解决方案。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无人配送能给人们带来更智能的生活体验,但实际普及应用还面临着一些障碍。包括法律支持、标准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等等。同时,行业也需要持续深入探索可行、可复制的商用模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